建材市場提速擴張連鎖經營成大趨所勢
近兩年,廣州新開業的一些建材市場出現了細分的趨勢,成為了某一類建材產品的專業市場。比如南岸路南北裝飾材料城的陶瓷一條街已初現雛形,成為這種趨勢的代表。
目前,廣州已經出現燈飾一條街、櫥柜一條街,今后還將出現地板一條街,涂料一條街,潔具一條街……由于品牌全,服務專業到位,這些建材市場周邊又形成了一個個建材商圈。而且盡管在同一條街上,這些專業市場的經營也有所不同,很多新開業的市場都采用的是“攤位形式,超市經營”的模式。
據業內人士分析,建材市場細分很大的好處是品牌集中,消費者選擇余地大,同時廠家采取的是前店后庫模式,節省了儲存和運輸成本,使廣州建材市場競爭更加合理,市場上銷售的建材產品具有價格競爭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建材市場逐步進入連鎖時代。
在英國等發達,除了少量好建材品牌專賣店外,連鎖超市的市場份額接近。在廣州,傳統建材市場主要集中在黃埔大道、南岸路、石溪以及黃石路。在傳統建材市場購買建材,好處是價格有商量,同時又能找到一些沒有大批量生產或者獨特的個性化建材。但由于建材的專業特點,以及建材經營者在素質方面的參差不齊,在傳統建材市場里購買建材,對于消費者還存在一定質量和服務。
從好美家、東方家園等國內外建材連鎖超市進入廣州兩年后的情況看,一些人的傳統消費習慣出現了變化,特別是白領更喜歡連鎖建材超市的快捷便利。但可以看到,雖然目前建材超市“跑馬圈地”來勢洶洶,但建材超市的日子并非“風光無限”。
好美家的王先生透露,目前國內所開的建材超市大多不贏利。在建材超市業態相對成熟的上海,建材超市所占市場份額不過17%~18%,在廣州還不到1%;即使歐倍德進入廣州后,也不會超過3%。
業內人士指出,廣州建材市場的潛力巨大,建材超市所占據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少,可待挖掘的空間還很大。建材超市贏利不大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消費者選購建材習慣“討價還價”的購物心理一時還改不了,對明碼標價不還價的經營方式接受率還不高;二是在“住宅一次裝修到位”政策還未大范圍實施的前提下,規模型采購的消費者還不太多;三是建材供貨體系中間商的存在增大了供貨成本,縮小了超市收銀空間。
盡管如此,建材超市這種業態的前景還是十分不錯。許多本土建材超市在外資和外地建材超市品牌紛紛進駐的壓力下,也不甘示弱開始了積極行動。以靚家居為主的本土建材超市表示,采用統一采購、統一經營、統一定價、統一銷售、統一配送、統一結算等先進的計算機管理形式的業態,商場明碼標價、標準化管理、減少假冒偽劣等。業內人士認為,在廣州建材市場供過于求的前提下,同質化經營的小市場較難生存;有實力的大市場提速擴張后開始連鎖經營是大勢所趨。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外經濟發達,建材超市已經成為建筑裝飾材料零售市場流通的主渠道,目前國內建材流通業的落后態勢已經成了制約建材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各種資本的強勢介入,勢必會給目前的建材行業帶來大的變局,并有可能形成產業借道商家、謀求更大發展的趨勢。